【马迷分析】数字分身下的“留前斗后”配速与弯道策略

  • user
  • 6月 06, 2024
  • 没有评论

【马迷分析】数字分身下的“留前斗后”配速与弯道策略

Max 猛龙纯血马 2024-06-06 17:00 
出闸后都抢头贴内栏,到底好不好?

弯道处应不应该贴栏,还是在外叠超车?

马圈常说的“留前斗后”,有没有理论依据?

是不是所有中长途比赛都是“留前斗后”比较好?

赛马行业数字化行之有年,成绩斐然。

猛龙团队站在行业巨人们的肩膀上加以整理,希望尝试着回答上述问题,借以帮助那些渴望了解赛马洞见的可爱人们——以饷马迷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

出闸后都抢头贴内栏,到底好不好?

不好——简单来讲,无论内栏外栏,只要弯道前保持在一叠二叠的位置,基本上对于骑师和赛马来说,距离区别应该不是太大,以数据为例:假设直道600米,赛道宽度25米,那么斜边最多多跑0.52米。不过看比赛久了就会发现,经验尚浅的骑师在出闸后总是抑制不住的想要抢头挤内栏呢。

但——出闸后不久即进入弯道的情况可适度抢头贴内栏。

(示意图:大外档出闸,在600米处抢得领放位置距离为600.52米

来源:猛龙纯血马 计算整理)

~~~~~~~~~~~~~~~~~~~~~

弯道处应不应该贴栏,还是在外叠超车?
不过,在弯道处的距离差距还是很明显的,以弯道半径为135米,一叠二叠相差1米简单计算,则:

一叠弯道长度πr=3.14*135=423.9米,

二叠弯道长度πr=3.14*136=427.04米,

三叠弯道长度πr=3.14*137=430.18米,各相差3.14米!

以1.5米为一个马位进行简单计算,则一叠和二叠在弯道处自然相差了约2个马位!一叠和三叠在弯道处自然相差了约4个马位!

(内外叠弯道各相差约2个马位

来源:猛龙纯血马 计算整理)

而如果以1600米途程,100秒比赛成绩来计算,则为0.0625秒/米,换算下来二叠和一叠比较要多跑0.0625*3.14≈0.2秒(0.19625秒),另外半径越大,为了保持相同的位置,外叠速度也会更大,那么水平加速度——离心力也会更大,这对赛马和骑师的平衡+加速要求也会更苛刻些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

马圈常说的“留前斗后”,有没有理论依据?
了解了出闸抢内栏在直道优势并无明显,而在弯道区别增大之后,我们继续分析,为什么有经验的马主、骑师、练马师、解说员都常谈到要“留前斗后”。

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 (EHESS) 的数学家阿曼丁·阿夫塔利翁 (Amandine Aftalion) 专门研究过赛马比赛中前期配速对于成绩的影响,研究了巴黎北部尚蒂伊赛马场的数十场比赛的模式,并开发了一个模型,模型显示出,良好的早期配速往往会带来更好的结果,但如果起步太猛的话,则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——比赛还没结束,马儿已经“筋疲力尽”。

理论上来说,还是以1600米途程,100秒比赛成绩为例来说明(猛龙团队当然知道很多赛驹都有跑赢此数据,为了方便计算和理解,以此数据为例而已),如果配速为匀速的话,则前后800米则各为50秒。但如果前800米为40秒的话(抢头战术),则后800米只要跑出来60秒即为冠军。而如果前800米为60秒的话(后放战术),则后800米跑出来40秒即为冠军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

是不是所有中长途比赛都是“留前斗后”比较好?
理论是这样没错,不过还是那句话,纯血马是目前800米-5000米所有赛马比赛的记录保持者,这也就意味着,对于再强大的有机生命体来说,都是有一个生理极限的。

当负重达到自身体重的10%甚至以上(以赛驹500kg,负磅56.6-58.5kg为例),这就表明中长途跑从前期开始就有大量的有氧代谢参与进来,而有氧代谢是有一个关键的时间阈值的(具体数据中英文资料尚未查询到,欢迎有兴趣有实力的马迷提供,共同学习共同进步,在此万谢!)。

这就像开车,只有1脚地板油,最多最多2脚地板油,前面踩早了,后面再怎么使劲踩,都提不上速一样的道理(新西兰华人纯血马老法师指点)。

换言之骑师在途程前期即配高速,或为了抢头直接就以最大速度策骑,那么后期再提速冲刺的可能性就不大了。关键一要看该赛驹的“天赋”/血线到底有多高;二要看同场竞技的其他赛驹的往期成绩做参考;三要看临场情况具体分析来做调整。不过简单的基本规律,还是尽量把最后一脚油用在冲刺的直道上。

闸号 TIME First

800m

Last

800m

配速策略
A-冠军 1 98.85 49.03 49.82 贴栏、顺放
B-亚军 11 99.01 48.71 50.30 抢头、二叠
C-季军 4 99.12 49.49 49.63 贴栏、顺放

(新西兰某具体1600米比赛冠亚季军成绩分析

来源:猛龙纯血马 计算整理)

如数据所示,很明显的就是亚军B,离冠军咫尺之遥但就差一口气!抢头凶了点,前期就踩了“油门”动用了宝贵的有氧代谢储存量,后期再提速就有点力不从心了。而“斗后”的冠军季军,由于前期都是贴栏走的直道和弯道,无形当中就少跑了0.52+3.14=3.66米,直接少跑了接近2.5个马位!另外二叠的离心力,也进一步的消耗了该赛驹有限的有氧储备!简言之,拿跑短途的前段配速来跑中长途的前段赛道,应该不是一个好的基本策略。

另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发生在1973年的英国国家大赛(Grand National,障碍赛),后程发力的【Red Rum-血色浪漫】,以不可能的速度狂追15个马位,以绝对优势反超一马当先的大热门【Crisp】并夺得冠军!原因无他,【Crisp】前面冲的太猛,早已没有“最后一脚油”了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

总结:临场随机应变,但也要尊重基本规律
毋庸置疑,天赋、努力和运气,在赛马世界中一样都不能少,在天赋相对平均的情况下(评分相同或相似),努力/训练也都应该相差不算太大,那么影响赛果的,一是运气(这一点不接受反驳,实力第一被挤了包厢拿不到名次的场次一抓一大把),二就是骑师的赛前策略和临场的随机应变了。

不过基本规律还真是那么几条,无非是累计的经验和现今的数据再次证明的——出闸抢头太猛没必要,争做“开路先锋”的除非天赋异禀,不然总会后继乏力;弯道尽量贴栏,省时省力不漂移,不然天然吃亏2个马位;留前斗后既有数字依据,也应该尽量如此策骑;中长途最好将最后冲刺的sprint那“一脚油”留在最应该踩的直道上。

下面请看近日具体实例,香港跑马地6月5日第2场第四班次,最后弯道田泰安策骑新西兰赛驹【SHARPEN BRIGHT-一支箭】内叠弯道飘逸转直道,借离心力跑到三叠位置瞬间抹平2个马位后开始冲刺发力,一路放空获得头马,最终以1.75个马位夺冠。

(田泰安策骑新西兰赛驹【SHARPEN BRIGHT-一支箭】内叠弯道飘逸转直道,瞬间抹平2个马位

来源:猛龙纯血马 整理)

~~~~~~~~~~~~~~~~~~~~~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